全是顶流,这次能爆吗?

2023-07-12 07:19:04     来源:谈资

《长安三万里》可能是追光动画最适合全家欢的一部作品,画风精良,情怀拉满。


【资料图】

家里有熊孩子的,非常适合捎带进电影院观看——观影体验还蛮独特的,故事里的四十多处唐诗金句彷如有趣的文化彩蛋,不时能滚动出大银幕,让大半个影厅的孩子,不约而同地来一场大型诗朗诵。

算无意中打破了第四面墙?

1.

高适先出场,他是故事的讲述人。

在大雪纷飞之夜,兵临城下的营账里,面对远道而来问责的程监军,老年高适回忆起自己和李白绵延半生的友情。

少年高适端方严谨,算官三代,但他成年时,家族已没落,又因从小有阅读障碍,读书上不是很行,倒是跟着父亲习得一身祖传的好枪法,立志去长安谋出路。

路上碰到李白,不打不相识。

李白恣睢狂妄,才华横溢,是高适向往和羡慕的另一种人。

但李白也有自己实现理想的壁垒:他是商户出身,没办法考科举。

两人虽性格迥异,却互相欣赏,成了挚交好友。

同样志向远大,只是选择实现抱负的路径不一样。

高适是理智实干型,选择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人生路,每一次尝试、受挫、蛰伏,又出山、尝试、再蛰伏 …… 几十年间,三入长安,几回故里,考场、战场、官场都去过,反复折腾,气馁过但不认输,失败就回乡耕读,他用极为专注的半生蓄力,去守候一个遥遥无期、一展抱负的时机,其心智之坚韧,审时度势之清醒,令人钦佩。

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是高适的另一面。

他坚信这世上没有凭自己的才华叩不开的门,但第一次向权贵敲门自荐,就惨遭羞辱,气得当街挥剑发疯,疯着疯着,又潇洒一笑,扬长而去。干嘛要跟这些趋炎附势之徒一般见识。

在高适的回忆里,这样的李白,恣意天真,至情至性。

嗯,在观众的眼里,这样的李白,疯批味略浓了一些。按现代人功利的视角来看,就是受挫能力差,情绪自控力不行,容易剑走偏锋。# 后面的故事走向也多少证明了这一点

两人的性情也在这幕戏里得以尽显。

一个务实派 I 人,一个理想主义社牛,但面临的人生困境却很相似。同样受困于出身和时局,哪怕身怀绝世才华,人脉通达如李白,哪怕有着天下皆知的家传技艺,有勇有谋如高适 …… 同样都要面对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的人生落差。

一生孜孜以求,时时落魄失意。

哪怕是千金散尽还复来,也依然得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 ……

以我浅薄的理解,编剧大大在这个故事里除了要表现大唐的盛衰,李白和高适的知交外,大抵更想要说的、一个很现实的主题应该是:在一个阶级固化的世代里,不管是天才还是凡人,该如何面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当才华和技能都不再是通用的敲门砖,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故事的最后,用一场家喻户晓的叛乱,给出了编剧的答案。

学识和才干,或许不能让高适在太平盛世时升官发财,却能在家国危难的时刻,明辨局势,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能在危机处处的政治漩涡里,辗转救得好友一命;

在兵临城下的困局中,谋篇布局,绝处逢生!

而那个不善政事,不辨时局却天资非凡的李白,虽然一生仕途失意,晚年更险入歧途,但同样以他的方式,在大唐的锦绣天空下留下了属于自己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华丽恢弘的城池也会在战争的铁蹄下塌成断壁残垣,但澎湃自由的诗意辞章,却会穿透时空,永远激荡人心

殊途而同归啊。

2.

电影的优缺点很明显,谋篇布局立意很大,画面恢弘,气象万千,才情感人。

有很多惊艳的片段看得人心潮澎湃,情思起伏。

像开头的塞外飞雁,于雪山之巅,飞入白雪孤城的广阔苍茫;

像高适第一次应约下扬州践行一诺,恰逢李白和友人夜半抢美人,千金买一笑的诗意浪漫;

像后期要修道的李白,邀约众人饮酒,酣畅淋漓之时,一首《将进酒》诗画具象后的瑰丽和恢弘想象;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极致豪迈和浪漫。

……

但佳句处处的同时,整个故事却又显得空白处处。兵乱和回忆两条叙事线交杂,很多情节点更像是浮光掠影的章节式呈现,大量的故事转折和历史细节,全靠观众脑补。

过于冗长也是它无法回避的问题,2 小时 48 分钟,可能也只有一天到晚习惯了坐硬板凳的小学生才觉得这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日常。

那天看完电影,我摸着隐隐坐痛的屁股,问身边的小朋友,你觉得怎样?小朋友学美术的,一针见血,其他都挺好,就是人体比例失调,不是很能欣赏。

角色设计总监表示," 头重脚轻 " 式的身材灵感来自于唐俑

比起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多吃了几十年白饭的大人可能更挑剔一些。

个人观感,叙事节奏和身材比例大概是倒着来的,前缓后紧,后半段要比前半段精彩许多。

前半段很多时候看着会像流水账,需要靠观众对唐诗的喜爱,自动注入耐心 buff。我一个朋友吐槽说,像是付费听了近三个小时的国文讲座。

可能还是两位主人公的人物魅力,铺陈得过于散漫和缓滞,在高潮来临前难以快速引人沉浸的缘故。就像高适最后的那场布局,要在最后局收拢时,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但为了等待最后那一刻的惊喜,你要付出屁股坐麻的代价。

故事单薄之下,那些散落其间的诗句,反而像天空的繁星,很多时候会自发闪烁光芒,取代故事的吸引力,让观众在叙事迷雾中,保有继续往前探索的动力。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来说,它的叙事节奏是过慢的。对于历史人物的改编,也注定会引起一定的争议。

但作为少见的用传统文化编织起来的动画电影来讲,它的文化亲和力和自豪感又极为难能可贵,毫无疑问,是一部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合家欢电影。

就 …… 很难评。

不管你观影时多想为电影的精美画面、恢弘想象力而鼓掌,看完总会遗憾叹息一下。

十年啊十年,蚂蚁都竞走了十年,追光动画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这种令人矛盾纠结的观影体验,也是独此一家了。

3.

这是它第几次向票房爆款发起冲刺来着?

从 2013 年追光动画成立,《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迎来三连败 # 随便哪家公司连续三部血亏都足以倒闭啊,但追光的优势就在于它足够血厚和顽强。

到 2019 年引入外援,大刀阔斧扭转方向,凭《白蛇:缘起》口碑票房双崛起,此后的《白蛇 2:青蛇劫起 》《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年年保持稳定输出,票房已经不会亏本,但始终难以突破 5 亿 + 的瓶颈。

江湖辣评:追光空有技术,唯差故事罢了。

这一次,看完《长安三万里》依然有这种惋惜之感。感觉故事里的高适,甚至多少有些追光团队的影子,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回家埋头苦干,反正不惊艳全长安,誓不罢休的姿态。

当然,随着这些年追光厂牌在观影人群中的口碑积累,《长安三万里》在 " 新文化 " 这一块的探索给观众带来的新鲜感,以及它在全家欢这个观影人群上的锚定,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可能会比追光的前 7 部电影都更往前走一些。

但距离突破全圈层的爆款—— 10 亿基准线,依然还要加把劲。

2021 年的《白蛇 2:青蛇劫起》是目前追光票房最好的作品,5.8 亿,另一部过了 5 亿的是《新神榜:杨戬》

至少从目前的创作方向来讲,追光的思路是日渐明晰的。

从当年创立之初,从互联网巨头转型而来的创始人兼编剧王微(他之前是土豆网创始人)心高气傲地要搞原创,讲自己的中国故事(前三部动画片都由王微自编自导,后几部也常有他的创作痕迹),到票房三连败被市场教训得头破血流,然后隔壁彩条屋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又横空而来,拿下 50 亿票房,给追光团队狠狠上了一课。

世间事就是如此玄妙,又丑又怪又可怜没人爱的小哪吒能引来群众大范围的情感共鸣,而专注搞白富美、天庭第一帅的追光,反而很难搞一个能让大众都爱的主角出来

大家才终于意识到,原创故事没有固有 IP 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取观众的注意力。

此后的追光,努力打造 " 新传说、新神话和新文化 " 三个系列。

新传说是白蛇系列,新神话指新神榜系列,都是极有追光个性的作品,虽然旧瓶装新酒常惹争议,但多少是有点创新意识在里面的,而《长安三万里》就是 " 新文化 " 系列的开篇之作。

还记得白蛇系列里的九尾狐小姐姐吗?系列里人气最高的一位,现在追光粉都在等她的单人篇出来

不出意外,在李白、高适的故事之外,我们还会在大银幕看到更多诗人、名流的传奇。

中国的传统文化,瑰丽如诗。

好好挖掘,找到其中能和当代人情感共振的普世价值,尽力克制一下编剧团队的精英视角和个人表达,或者重金请几位更专业的编剧来搞,或许下一部,就是一个真正全圈层的爆款。

面对一个如高适一般,有理想,有追求,不放弃的团队,还是希望它有一天,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票房爆款 / 口碑神作。

标签:

包装